找到相关内容2082篇,用时24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浅谈无我

    每一个佛教徒 都知道无我是佛教所阐述的基本思想,那么无我是什么意思呢?要了知无我,先必须认识是什么意义?是梵语阿特曼的汉译,其含义有常、一、主宰之义。常是恒常不变之义;一是绝对独立之义;主宰是能自由支配一切之义。因此的本质是常的,始终不变的,不须靠任何条件的独立存在。这个观念在古印度也被多数学派所承认,如实派的;数论派的为受者;胜论派的为作者...

    印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63244919.html
  • 甚么是四大皆空

    甚么是四大皆空  相信很多人对于四大皆空这个名词都会听过的,可惜不少人不能了解它的真正含义。即使是知识分子,如果未曾研究过佛学,也可能弄不清楚,依道听途说而随声附和。如果有被问及甚么是...若火增盛,或水减退,均违背平衡,万物便不能自然成长。因为四大种为万物生长的根源,所以称之为。  皆空者,是说在四大种的中间,乃空有其名,而无实体,也可以说四大种不是也不是四大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1747646.html
  • 无 

    无  印 福   每一个佛教徒都知道无我是佛教所阐述的基本思想,那么无我是什么意思呢?要了知无我,先必须认识是什么意义?是梵语阿特曼的汉译,其含义有常、一、主宰之义。常是恒常不变之义;一是绝对独立之义;主宰是能自由支配一切之义。因此的本质是常的,始终不变的,不须靠任何条件的独立存在。这个观念在古印度也被多数学派所承认,如实派的;数论派的为受者...

    印 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30248306.html
  • 般若中观的心理效应和佛教的自我否定再生法

    事实呢?人们对的那种贪恋和执着是超越一切的,一切都可以无所谓,但却是实在的、最终的、最根本的存在,是的一切的依据。但大自然的岁月对此却毫不理睬,它赋予了你值得骄傲的一切,又毫不留情地...,何况短短的人生。  佛教认为,人们对人生感受是苦的根本原因在于对的执着。中国的老子也说过:吾所以有大患者,为吾有身,及吾无身,吾有何患?正是因为执着于这个毫不松手,才有是非矛盾、荣辱...

    冯学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10239356.html
  • 般若中观和佛教的自我否定

    的那种贪恋和执着是超越一切的,一切都可以无所谓,但却是实在的、最终的、最根本的存在,是的一切的依据。但大自然的岁月对此却毫不理睬,它赋予了你值得骄傲的一切,又毫不留情地把这一切收了...人生。  佛教认为,人们对人生感受是苦的根本原因在于对的执着。中国的老子也说过:吾所以有大患者,为吾有身,及吾无身,吾有何患?正是因为执着于这个毫不松手,才有是非矛盾、荣辱得失这类现象...

    冯学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15265089.html
  • 说,可说,不可说,不说*

    妄法随缘。人本无,所以根本就不起来。   2.笛卡儿云:思,在。既在,便至少可由说起来。 但这是人不是?如果是人,则亦本无,则亦根本不起来。   笛卡儿虽发现思,,但他又把此认为一个思执(res cogitans),以与法执(res extensa)对比,实属前功尽弃。若是,则与人同:本无。   海德格云:并非...

    熊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40068019.html
  • 关于《心经》的般若中观

    佛教对此有自己特殊的认识,这就是空。我们这个肉体的五蕴色身,在父母生下之前并不存在,百年作古之后,依然不复存在。活着的人,特别是那些有力量、自我感觉强烈的人,谁会甘心接受这一事实呢?人们对的那种贪恋和执着是超越一切的,一切都可以无所谓,但却是实在的、最终的、最根本的存在,是的一切的依据。但大自然的岁月对此却毫不理睬,它赋予了你值得骄傲的一切,又毫不留情地把这一切收了回去。秦皇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11256714.html
  • 善知识的话

    善知识的话 /Ajaan Buddhadasa(佛使比丘)   什么是精神的疾病呢?它的细菌寄生在我们我们所有所有的感觉上,而且片刻不离此心。心中的细菌首先发展成所有的感觉,然后在自我中心的作用下,变成贪、嗔、痴,替自己和别人带来烦恼。这些都是精神疾病的病症。为了方便记忆起见,也许可以称之为所有的疾病。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...

    佛使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04853191.html
  • 无我观引导

    本引导未着重强调观察无我,原因是:一旦对多体、无常、苦观察到量,就比较容易认识唯蕴无我。 的法相是常、一、自在,而蕴由多体故不是一,刹那性故不是常,行苦故非自在。因此,前三观实为证入第四观的根本前行。 一般,我们认为是独一的,从过去到现在乃至未来,总是那个,而且有主宰性,是自在的,是以的意志来支配事物。 以下观察常、一、自在的...

    麦彭仁波切[造] 益西彭措堪布[译讲]

    |无我|烦恼|净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9/16560318062.html
  • 乐与苦皆由自心所造

    的,但它完全是空的。由此,可以明了为什么苦也是空性的示现了。 在审视或思维时,这看似自性存在的,其实是藉着假名的。因妄执四大(地、水、火、风)和合的,所以认为它是真实存在。如果没有四大,这个名言假立的基础也就不复存在,即使这假名的心仍存在。一旦这心不存在,纵然四大皆在,也早就不存在了。 可以明了的是,四大之名相,是心以名言假立为。而这四大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2946899.html